發佈時間:2013-02-17
編號:文化clt-5, T12(2012作品)
詞:簡櫻汝 曲:簡上仁 唱:簡上仁
台灣話 台灣話 阿母佇講的話
台灣話 台灣話 文化傳承的寶貝
七聲八調變化濟 平上去入真詳細
吟詩韻律有懸低 講話親像唸歌 實在實在真美麗
囝仔兄 囡仔姊 青年男女少年家
袂曉講 甭歹勢 捷聽捷講你著會
囝仔兄 囡仔姊 母語傳湠需要你一个
咱著來講阿母的話 予伊開出上媠的花
母語是一個族群,世世代代相傳下來的語言,象徵著該民族的文化特質和尊嚴。母語是人與人互相溝通的工具;是阿祖、祖父母、父母,一直到子子孫孫,代代之間傳達情感的橋樑;也是族群中,彼此凝聚感情,拉近距離的要素。有時在國外,因語言的生疏而感到不安時,突然聽到有人用家鄉的母語在對談,自然就倍感親切與温暖,這就是母語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母語是孕育民族藝術文化的基本元素。台灣各語系民謠,不用其母語演唱就失去原味和神韻;布袋戲、歌仔戲不用台語發音就欠缺神妙的吸引力。如,布袋戲就是運用台語發音的掌中藝術,不用台語就欠缺神妙的吸引力。像丑角出場的時候,要唸上一段順口溜,「孽譎仔唸謠」Gia̍t-khiat-á-uē,「樹頂一隻猴,樹腳一隻狗,猴跋落來撞著狗,狗吠hom-hom-hom,猴號ki-ki-ki。猴走狗抑走,不知猴驚狗,抑是狗驚猴」,妙趣橫生,用其他的語言就無法有押韻的趣味。1970年興起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創下電視收視率高達90%以上的紀錄,1974年6月被限制不得使用台語之後,小丑二齒出場時用華報出人名:「我是二齒」,完全不對味,沒人要看,也就停播了。這就是扼殺了母語文化的發展,傷害台灣人的尊嚴。
尤其,福佬台語和客家話都屬聲調性語言,以其聲調的高低起落來辨定字義,如台語「阿公」,由低而高,即Re↗Mi;「阿嬤」是由低而高再回落,即Re↗Mi↘Re;「阿公食西瓜」,則為Re↗Mi↘La↗Re↗Mi。進一步說,當我們唱歌時,歌曲曲調和語言聲調就必須諧和一致,才能清楚地表達詞義。因此,在靠著口頭傳播時代的傳統民謠,其曲調就愈接近語言聲調,也就是說,母語的聲調是形成民謠旋律的基礎,也是決定民謠風格與特色的要素。如「白鷺鷥」、「天烏烏」、「客家山歌」都與語言聲調息息相關。
母語的維護與發揚,攸關著一個民族及其文化的存亡。母語消失,民族文化隨之黯然;民族文化消退,民族精神隨之滅亡;民族精神不再,就等於台灣人的人格已不健全。何況母語權有如人權,是與生俱來不可剝奪的基本權益。因此,自2000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明訂2月21日為「世界母語日」,目的就在於強烈呼籲世界各國,要善盡為人類保存共同的語言文化資產的義務。
台灣的母語是歷史悠久,細緻且優雅的語言,可惜在國民政府大力推動「國語」政策時,被壓制與排斥,如今已奄奄一息,住進加護病房。在「世界母語日」前夕,筆者以一首《台灣話》與大家分享,希望能提醒國人關注母語存在的重要性,共同來推動母語的保存與發揚的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