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0日 星期三

早期農村閒暇娛樂"滾歌仔" 歌仔戲最初型態



早期農村社會,大家作伙唱歌、演戲,在地上放四支竹竿,裡面就是舞台,這種表演的方式就叫做「本地歌仔」,也有人說是落地掃、滾歌仔 。宜蘭到現在還有演出,「搬戲‧人生」,欲揣鄉親作夥來看「本地歌仔」。


小路邊、大樹下,桃花穿大紅的古裝,撐渡伯舉一支槳,四根竹竿放在地上,裡面就是舞台,這就是本地歌仔,落地掃的演出方式。

==宜蘭結頭份社區理事長 陳聰文==
古早 我們稱之為本地歌仔
就是落地掃這種戲種的演出
所以現在我們才開始說
不然我們用這來當我們的基礎
我們來把最原始的保留下來

台灣傳統歌仔戲,原始的形式就像這樣,稱之為「本地歌仔」,最早是農民休息時打發時間的。

==宜蘭結頭份社區理事長 陳聰文==
農作的服裝拿來穿上
就開始在那邊演
每人分配角色 分配劇情
做一個表演 自娛娛人

如今、宜蘭本地歌仔班不只一團,除了結頭份歌仔戲班,壯三新涼樂團也一直歡歡喜喜在滾歌仔。

==宜蘭壯三新涼樂團長 江明章==
在陳旺欉老師手中
他就想說 沒再延續下去會不見
才又改成壯三新涼樂團
(什麼是涼樂)
就快快樂樂 他不讓大家有壓力
就是說大家來這裡滾歌仔
當玩樂的就好

壯三演戲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要將本地歌仔留在台灣土地,所以經常也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演出。

==宜蘭壯三新涼樂團長 江明章==
大家傳承
不然你若沒這麼做的話
變成說本地歌仔會不見
我是希望說 能有新的人加入

本地歌仔的發源地、宜蘭人很有心,老團顧樹頭,社區展枝葉,都是要把宜蘭最純的本地歌仔、保存下來、推廣出去、傳承下去。(綜合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