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文化界擱失去大人物 人類學泰斗陳奇祿院士病逝



原住民研究先驅、同時也是中研院院士陳奇祿,10月6日下午因多重器官衰竭,逝世於臺大醫院,享年92歲,家屬表示,將遵照陳奇祿遺願, 把他留下的原住民素描、書法、和人類學研究著作,分別捐給中研院等機構,公視也將在10月10號下午五點半,播放陳奇祿紀錄片。

七彩的琉璃珠項鍊、鮮豔的羽毛頭飾,還有這些看來像是繪圖的插畫 ,卻都是嚴肅的人類學調查研究成果,也都是出自於台灣原住民研究先驅、陳奇祿之手。從事人類學研究的陳奇祿,早年足跡遍佈原住民各族,他堅持以標本圖繪的方式,詳細記錄下原住民的文化與藝術。

==人類學家 陳奇祿==
畫可以隨你自己要畫什麼
但像你照相時無法照完全
前面照到 旁邊就照不到

陳奇祿1923年生於台南將軍鄉,日本東京大學博士,1948年曾擔任「台灣風土」專欄主編,歷任台大考古人類系主任、文學院院長,但他後來從學術界轉任文官。1981年,他受命籌組文建會,並擔任首屆文建會主委長達八年,期間制定堪稱文化大法的「文化藝術獎助條例」、與「文化資產保存法」,致力於維護傳統文化資產。但公忙之餘,他依舊堅持在書畫上的興趣。

==人類學家 陳奇祿==
我喜歡畫畫
差不多去日本唸書之前就畫畫
從小就喜歡畫
但畫不好是真的

除了是著名的人類學家,陳奇祿同時也是名書法家,國定古蹟「總統府」大門匾額題字,就是出自其手,他的辭世,讓文化界感嘆又失去一位大老,文化部表示,將儘速為他籌辦追思會與展覽。(記者 綜合報導)

紀念大師陳奇祿 公視HD頻道及公視2台
播出《臺灣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

【台北訊】台灣人類學界泰斗、中研院院士陳奇祿六日辭世,公視HD頻道、公視2台,在10月10日(五)下午五點半及10月11日(六)下午五點四十分,分別播出《臺灣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澄懷得以觀道-陳奇祿』集,引領觀眾縱覽大師一生卓越的貢獻,觀眾更可透過鏡頭仔細近覽陳奇祿先生親手繪製的原住民文物圖錄、書法真跡、畫作等,彌足珍貴。

片中,陳奇祿的兒子陳國儀更分享與父親生前的互動,他說:「父親是一個慈父也是嚴父。在家裡他是權威,他還是個夜貓子,如果父親在家工作,大家都要很小心,因為他是工作第一。」

陳奇祿,1923年生於臺灣臺南,上海聖約翰大學政治學系畢業。是臺灣近代文化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創作者及策畫者,亦是臺灣研究原住民文化的開拓者。1947年他擔任《公論報》副刊「臺灣風土」之專輯主編,並於1949年起,與日本學者國分直一合作發表「臺灣原住民工藝圖譜」專欄,即對臺灣原住民族的物質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之後陳奇祿對臺灣原住民族群廣泛的調查與研究,留下許多珍貴的文獻資料。



1981年,陳奇祿出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為臺灣的國家文化政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他以臺灣美術發展史為主軸,策劃「年代美展」、「明清時代臺灣書畫展」及「臺灣地區美術發展回顧展」,開啟臺灣美術之研究、展覽和蒐藏之風潮。他更將「文化資產」的觀點引進台灣,倡導古蹟保存。

更於1983年臺北巿立美術館成立之際,舉辦「國際版畫雙年展」,讓臺灣美術能與國際接軌。開拓臺灣文化發展的新頁,對臺灣文化的傳統與創新,立下豐碩的成果,亦影響臺灣文化的走向。

陳奇祿不僅是一位卓越的學者,更是極具特色的藝術家。其書法與繪畫藝術,深得學術界與藝術界所推崇,見字如人,其人如其字。陳奇祿一生猶如他專擅的魏碑體,堅毅而流暢。他從油畫初始進入藝術的領域,進而藉由文物圖錄繪製而成為人類學者;再由教學熱誠嚴謹的學者,踏進國家文化政策成為始擘者,另一方面又以書法鍛鍊磨養所聞所思,沈澱心志。陳奇祿的一生,不愧是文化與藝術的忠誠實踐者。

陳奇祿除了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第一任主任委員,退休後則擔任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長,該會被譽為民間【國史館】,相當遺憾的是,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三巨頭:包括董事長陳奇祿、副董事長吳逸民、秘書長張炎憲及顧問曹永和,最近相繼辭世。

陳奇祿、曹永和、張炎憲是文化、史學界知名學者,比較多人認識,但吳逸民行事低調,認識的人不多。

吳逸民是吳三連長子,1929年生於大阪,當時吳三連在日本大阪當記者。他在1947年(台大經濟系學生)涉及白色恐怖的台大法學院案被捕,判刑10年,後來又在刑期屆滿再感訓3年,同案有十多人被判死刑,慘遭槍決。吳逸民是在徐州路台北市長官邸的家中被捕,坐牢時,女友等他13年,直到1964年底出獄。才和女友結婚,當時已經35歲。

吳逸民詳見【民報專文 】:吳三連長子吳逸民 曾坐政治黑牢13年(作者陳銘城/資深媒體人)http://www.peoplenews.tw/news/4ba33506-dc94-44b3-8661-07a8d35dc04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