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10/27‧《霧社事件紀念日》

《今日台灣》
1930年10月27日,霧社塞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為反抗日本人對原住民的歧視與壓迫,率領族人反抗日本人,日本動用飛機、大砲與毒氣等先進且殘酷的武器鎮壓屠殺反抗的原住民部落。反日的塞德克族人先後死難或自殺的約六、七百人,此一事件引發國際關注,並迫使日本殖民政府改變其原住民政策。

【賽德克 巴萊】-之看見彩虹劇照
莫那‧魯道

1930年10月27日,霧社泰雅族的原住民,因為不滿長期受到日本人的欺凌剝削,發動了霧社事件,震撼了殖民統治者,而策動此次武裝抗日事件的,是馬赫坡社的頭目莫那‧魯道。

身材高大的莫那‧魯道從青年時期開始就以驍勇善戰而聞名於部落間,他在父親死後繼任頭目,勢力逐漸壯大,成為霧社群動見觀瞻的頭目之一。日警曾形容莫那‧魯道「頑迷而不悟社會之大局,經常只顧擴大自己的勢力,憧憬往日之放浪生活,企圖驅逐日本人,脫離日警的指揮。」

日本政府在據台之後,其「理蕃」政策將山地原住民視為野蠻族群,並以武力征討,而在「理蕃」的另一面,則是大肆開發山地,奴役原住民勞力,以掠奪豐厚的經濟資源,尤其是樟腦。當時日本人經常強行徵召原住民,開採樟腦、砍伐森林、興建屋舍等,稍有不從,就以暴力相向。而日本當局也鼓勵理蕃警察與原住民通婚,藉由「和親」取得招撫的效果,以及在部落間實質的影響力。但這樣的政治婚姻往往由於女方在日警調職後遭到遺棄而以悲劇收場,莫那‧魯道的妹妹也就是這樣的例子。這種種的原因,都造成了山地原住民如泰雅族等,對日本人極度的不滿,甚至仇恨。

1930年10月初,霧社事件爆發前夕,莫那‧魯道的長子與當地日警吉村克己在婚宴上因敬酒風波發生暴力衝突,事後賠罪又不被吉村接受,雙方結怨更深,莫那‧魯道遂決定伺機起事抗日。10月27日,馬赫波社的泰雅族人在莫那‧魯道率領下,趁著日人準備一年一度的「台灣神社祭」,疏於防備之際,大舉擊殺日本人,泰雅族其他部落也群起響應。

事件發生後,台灣總督府調集重兵,對霧社泰雅族人進行反撲,同時也威脅利誘未參與抗日的泰雅部落加入戰線。抗日族人雖然在人數、武力上均不及對方,但仍以高昂的鬥志以及對高山地形的熟稔頑強抵抗。

霧社事件經歷了五十餘日,到十二月初才告平息,包括莫那‧魯道一家人在內的數百名泰雅族人壯烈犧牲。參與抗日的泰雅族六社由原有的1400人銳減至500人,再加上次年發生的「第二次霧社事件」遭殺害的200餘人,各部落幾乎是瀕臨滅族邊緣。

2 則留言:

  1. Play Geometry Dash Lite anytime, anywhere on your mobile device.

    回覆刪除
  2. This was a really interesting read — I appreciate how clearly the history is explained. It’s always valuable to revisit important events like this and reflect on their impact. If anyone is looking for helpful writing and editing tools, I’ve been using Texttools Text rotator and it’s been great.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