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台灣社會經濟貧窮,偏遠地區卻有一群來自外國的傳教士默默的救助社會底層的民眾,照顧他們的健康和提供教育機會。天主教白冷教會的瑞士籍的神職人員,他們從民國43年到台東蓋醫院、辦教育,如今已超過半個多世紀,雖然部份神職人員已經過逝,但他們照顧弱勢的光芒,仍然在偏鄉發光發熱。
辦教育很花錢,尤其是民國50年代在台東要辦一所職業學校,更需要大筆的錢,但當時天主教白冷會錫質平神父卻克難的創辦公東高工,更不管自己健康已經出了問題,還拿出看病的錢建設學校,讓東部貧困的民眾能學到一技之長脫離貧窮。
公東高工校長藍振芳表示,「以錫神父來講,他得癌症的時候回瑞士,他弟弟捐了當時新台幣75萬的錢,要給他看病。神父拿回來以後,卻用這個錢去蓋籃球場。」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公東高工培養出不少人才,現在學生在學習上也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公東高工校友、台東市民代表林威志回憶,「神父告訴我們學生,做任何事都要非常認真,擔任什麼職務都要非常非常負責。」
白冷會在民國43年就深入台東縣偏鄉、離島服務人群,發現到當時偏鄉民眾需要醫療,於是請修女創辦天主教聖母醫院,並且在台東縣各地設據點照顧偏鄉民眾的健康,現在台東雖然有了更好的醫院,但修女們還是繼續照顧植物人和弱勢兒童。
白冷會修士歐思定說,「他們也是跟我們在這個地球上面的人。把他當做兄弟姐妹。」
另一位神父魏主安也提到他的信念,「最大的力量就是關心,要為這樣的人服務。」
天主教白冷會在台東蓋醫院、辦教育長達63年,當時來台的36位神職人員陸續過世,現在只剩下4位神父和1位修士。今年8月台東縣政府還為他們爭取到中華民國身分證,不過他們早就認定這裡就是他們的家,不回瑞士。
魏主安說,「感謝,現在也按照上主的意思,繼續做傳福音的工作。」
留在台灣的白冷會神職人員,已經高齡80多歲,但他們仍然默默的繼續為這塊土地奉獻愛與關懷。魏主安神父說,他很高興看到了現在台灣人會自己幫自己人,呼籲大家要把這樣的愛心維持下去!(章明哲 台東報導)
This blog is very great information is very helpful hhaexchange
回覆刪除I love this post so much! It’s full of positivity, inspiration, and genuine emotion. Your words encourage people to think deeply and stay optimistic even liveonsat during tough times. Please continue sharing your thoughts like this — they truly make a difference and bring light to others!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