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用影像記錄台灣逾35年 潘小俠獲吳三連獎



從攝影記者轉行從事紀實報導攝影,潘小俠拍照超過35年,而且每一個題材、一拍動輒二、三十年,他拍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及二二八受難者或遺族,也關心艋舺及蘭嶼,用影像為台灣這片土地留下紀錄,也獲得了今年的吳三連獎。

每一張照片中的人物,潘小俠都能叫出名字,說出一段故事,對他而言,照片中的主角不只是被拍攝者,更是朋友。今年63歲的潘小俠,從事紀實報導攝影超過35年,1980年他帶著相機到蘭嶼,一拍25年,他說拍照是快樂的,因為拍蘭嶼原住民、先用酒交朋友,所以照片裡有酒精的成份。

===紀實攝影家 潘小俠===
有老師就說 說我的相片
有時候有點會失焦
因為你喝醉酒 所以說這是
這有老師跟我講的
他說得很確實
可是我就是故意要這樣
因為我認為 一些影像的東西
我覺得不一定要很精準

政大老師鍾宜杰認為,潘小俠的作品不以細膩著稱,反而有點粗糙及粗獷,因為他重視的作品背後的歷史跟故事,所以他都把自己浸泡在田野調查裡。

==政大傳播學院講師 鍾宜杰===
他向來都認為
在拍攝一個題材的時候
重要的是背後的歷史脈絡
還有意義
所以他更著重的是在做田野調查
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到
他其實是把自己浸泡在田野當中
去拍攝這些題材

潘小俠說,作家用筆、畫家用畫筆、攝影家就用相機,為台灣這片土地留下一些東西,所以他拍蘭嶼、拍艋舺、拍台灣美術家100年、拍99位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拍228位228受難者或遺族,然後出版成攝影集。

==政大傳播學院講師 鍾宜杰===
他做為一個民間的研究者
然後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
去做這些題材
他所擷取到的這些資料
這些田野的這些影像
常常是我們做一個
專業學術研究者沒有辦法做到的
也是在國家的正史紀錄上
都看不到這麼深入的資料

不同於一般攝影家,都是用客觀第三者的角度在拍攝,潘小俠不但是涉入者,而且每一個拍攝題材動輒花2、30年時間,原因無他,因為他拍的是自己的土地。

==紀實攝影家 潘小俠==
我的相片是跟歷史的
時間地點人物
都是融合在一起的
這是我自己認為比較有自信
就是因為我比較有
台灣影像的土味

人生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拍照,潘小俠依然堅持傳統,拿底片相機拍照,還自己在暗房沖片,他也說,辦攝影展覽他沒興趣,寧願自費出錢出版攝影集,因為出書才能把影像紀錄,留下來、傳下去。(記者 綜合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